全国城市建成区人口排名,16座城市城区人口突破500万
日期:2021-01-12 类别:中国 浏览: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通过统计全国城市常住人口后发现,其中人口破千万的城市已经达到了16个之多,除此之外还有包括青岛、保定、温州等在内的5个城市人口已经也逐渐千万规模。
不过在此项统计中,我们是以城市全域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这其中不仅包含了市区人口、城区人口还包含了县域人口。
我国不同城市因为历史发展、地理地貌等复杂原因,发展至今天形成了部分城市城区经济发展强劲,而部分城市县域经济表现亮眼的复合模式。
根据我国住建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于城市建设的统计划分,将城市人口数据又细分为市区人口和城区人口,截止到2019年底我国市区人口为80007.8万人,而城区人口则为43503.66万人,也就是说全国14亿人口中仅有约三分之一的人居住在城市城区内,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个城市的城区人口和密度反应了该城市的发达水平。
然而在统计全国各城市城区人口排名之前,我们不能忽略另一个关键条件,那就是城市建成区面积。众所周知因为地形地貌(山川河流)、历史发展等特殊原因,我国各城市的城市面积大小不一,例如济南市的城市面积(10244平方公里)就相当于5个深圳市的面积(1997.47平方公里),然而截止到2019年深圳市常住人口总量(1343.88万人)则相当于济南市(890.87万人)的1.5倍之多。
为何会造成城市面积辽阔而城市常住人口少的反差呢?这背后就引出了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概念。通俗地理解城市建成区面积就是一座城市实际建设用地达到的范围,该范围内已经形成成片的开发建设区域,且区域内的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达标,符合和满足城市工商业发展以及人口居住。
因此在直接对比全国城市城区人口之前,笔者先统计了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排名,大家对于各城市的建成区面积有了一定了解后,就更能方便理解全国城市城区人口排名。
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30强
城市中建成区的面积相对于城市人口以及城市GDP的变化来说幅度较小,毕竟城市建成区需要政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再进行招商引资,才能形成稳定居住的人口存量。
通过对比过去两年(2018-2019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排名发现,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30强的城市名单并没有出现新增和跌出榜单的城市,其中建成区面积超过500平方公里的城市达到了17个,相较于2018年新增了1个,分别是:重庆(1515.41k㎡)、北京(1469.05k㎡)、广州(1324.171k㎡)、上海(1237.85k㎡)、东莞(1194.31k㎡)、天津(1151.05k㎡)、深圳(960.45k㎡)、成都(949.58k㎡)、南京(822.97k㎡)、武汉(812.39k㎡)、青岛(758.16k㎡)、济南(716.11k㎡)、西安(700.69k㎡)、杭州(648.46k㎡)、郑州(580.75k㎡)、沈阳(563k㎡)和长春(542.71k㎡)。
对比建成区面积30强城市的排名变化,其中包括重庆、北京、广州、上海在内的11座城市排名保持不变,其他17座城市排名也均在1-2位间上下浮动可忽略不计,唯一建成区面积排名上浮5位的城市济南,也是因为在2019年1月合并了地级市莱芜市,如果去除莱芜市120+k㎡的建成区面积,济南市2019年建成区面积排名变化也依然在2名左右浮动。
了解完全国各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排名及变化幅度,我们再来对比过去两年全国个城市的城区总人口数量变化,就不难发现其中那些城市是真正吸引人口的流入。
全国城市城区人口30强
根据我国2014年发布《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的内容,将我国城区常住人口划分为五类七档。其中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1000万的城市为特大城市。
我国城市城区总人口是由城区人口和城区暂住人口两部分组成,如果仅按照城区人口数量来核定,那么2019年我国达到超大城市标准的有五座城市,分别为:上海(2428.14万人)、北京(1865万人)、深圳(1343.88万人)、天津(1303.84)和重庆(1185.6万人);
达到特大城市标准的也有五座城市,分别为:成都(746.22万人)、广州(683.14万人)、南京(634.84万人)、西安(624.81万人)和武汉(623.3万人)。
2019年有包含长沙在内超过40多座城市并未对外公开城区暂住人口数量,因此笔者以上是以全国城市均对外公布的城区人口数量作为此次排名依据。
另外笔者也对已公布的700个城市城区暂住人口数量进行了统计,其中城区暂住人口超过200万人的城市有7个,分别为:东莞(701.61万人)、广州(669.22万人)、重庆(355.28万人)、武汉(311.48万人)、杭州(286.04万人)、郑州(266.16万人)和合肥(204.11万人)。
如果我们将城区人口与城区暂住人口全部统计,那么我国城区总人口超过500万人的城市将达到16座,分别为: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天津、东莞、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郑州、西安、济南、沈阳和青岛(但此统计数据不够全面客观)。
城区内的总人口数量可以有效对应到城市消费、出行等相关数据。这里我们以西安为例,过去三年2017-2019年,西安市城区人口数量分别为493.12万人、576.56万人和624.81万人,每年城区人口数量平均增长43.9万人,如果不计算城区暂住人口,西安市真实的城区人口数量位居全国第9位,这样的城区人口数量真实的反映在了西安的日常通勤上面。
在2020年12月28日西安地铁5、6、9号三条线路开通之前,西安地铁运营里程为161.76公里,位列全国第16位。运营里程较短,城区人口较多,造成了西安地铁客流强度长期霸占全国前三,以新地铁开通前一天2002年12月27日数据为例,西安客流强度达到了1.47位列全国第二位,与全国客流强度第一的广州(1.48)相差无几。
即使12月28日西安开通三条新地铁线路,然而新地铁的开通也伴随着新人流的涌入,以12月30日数据为,西安以1.30的客流强度依旧位列全国第4位,仅次于广州、深圳和上海,同时因为新线路的开通+元旦假期西安客运量也首次突破了400万人次。
在没有引入城区人口这个概念之前,我们总是习惯以城市总人口(包含城市城区+县域常住人口)去对应衡量城市的各项经济指标和数据。例如在对比西安与郑州经济发展时,笔者曾强调西安的城区经济并不比郑州差甚至高于郑州,西安经济落后郑州的主要原因是郑州的县域经济发达,西安现仅有两个县(蓝田和周至),因地处秦岭山受生态保护所限无法实现工业发展。
但彼时的部分网友并不认可此观点,根据2019年郑州和西安统计局对外公示数据显示,郑州市常住人口达到了1035.2万人,西安常住人口为1020.35万人,看似人口没有太大差距,然而在地铁客运量方面郑州不足200万人次,西安却突破了400万人次;客流强度方面郑州仅为0.83,西安则长期高达1.3-1.4,背后的原因在城区人口方面对应的显而易见(西安624.81万人、郑州404.25万人),当然郑州还有200万的城区暂住人口,但正是因为暂住人口并非是乘坐地铁和在城市消费的主力军和不确定性,从而造成了西安地铁客流强度高、电影票房等数据长期位居全国前十位的根本原因。
推荐阅读
- 总排名
- 每月排行
- 推荐阅读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