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口问题 >

生育率走低致人口红利消退 引发用工荒

日期:2016-03-29 类别:人口问题 浏览:

七年前,企业想招工,在路边贴个招聘广告很多人来问;现在,贴招聘广告没人理,去人才市场招不到人。而河南的变化正是中国的缩影,专家建议,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继续调整计生政策。

  企业天天招人还缺人

  去年4月,河南君度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海,打算补招几名工人。可招齐10来名工人,却足足用了两三个月。

  他还记得六七年前,公司每次招人时,在路边随便贴个招聘广告,就会有不少人询问。“现在想招个木工,还得去家具厂集中的地方找,或者找人推荐。”汪海说。

  事实上,伴随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走低出现的,正是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也就是人口红利的消退。据统计,2010年中国20~29岁年轻劳动力比10年前减少近15%。

  “我们天天为一些企业招人,但是这些企业一直缺人。”郑州市农村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职介科的常冠辉说。

  1+1人才资讯总经理刘渊说,我省经济发展快,产业转移过程中吸引不少大型企业,需要大量工人,然而这些年我省的劳工数量却一直在下降。

  曾经外出打工的都回来了

  2009年,在劳务输出大省河南,民工荒问题开始走进公众视野,这是河南人口红利开始变化的一个信号。民工荒最初表现为阶段性,如春节期间,而近年来似乎成了一种常态。“现在青壮年劳动力规模在下降,而且很多农民工选择在老家就业,不再到外面打工了。”常冠辉说。

  事实上,随着省内劳动力减少、就业机会增多,我省对外输出的劳动力人数比例开始下降,逐渐形成一股劳动力回流潮。

  河南商报记者从省人社厅了解到,2013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2660万人,其中省内就业1523万人,省外就业1137万人,占总数44%。

  2014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2742万人,其中省内就业1590万人,省外就业1152万人,占比约42%,相比上一年有小幅下降。

  生育高峰曾带来人口红利

  作为人口大国,我国经济发展最快速的时间,正是劳动力优势最明显的那些年,以低人力成本为基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引擎。

  我国经历了三次生育高峰,1963年、1971年、1987年。这三次生育高峰使我国人口激增,人口红利也在逐渐增大,也就是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较低,从而奠定了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产业结构。

  河南作为中国的缩影,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也是劳动力输出大省。根据河南统计年鉴,2013年我省总人口为1.06亿人,城镇人口4643万人,农村人口5958万人。

  数据分析,上世纪90年代,我省劳动力在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比例逐年上升,而2000年后劳动力在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开始下降。我省抚养率逐年下降,在2008年达到了最低点,在这个阶段,我省的人口红利逐步增大。

  生育率走低,人口红利趋于消失

  人口经济学家推测,2015年,我国的人口红利将产生转变。

  2010年4月,国务院公布了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生育率持续下降、老龄化速度加快。数据显示,我国0~14岁人口10年间下降6.29%,60岁及以上人口10年间上升2.93%。

  根据河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省0~14岁人口占21%;15~64岁人口占70.64%;65岁及以上人口占8.36%。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我省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94%, 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4%。

  以上数据都显示着我省人口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人口老龄化进程却在加快。专家预测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即富余劳动力在减少,劳动力开始短缺。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蔡昉在接受河南商报记者专访时曾表示,研究表明,生育率达到2.1才能实现世代正常更迭,而河南的生育率大概是1.63。

  蔡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自2012年起,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逐渐减少,中国的人口红利将趋于消失。

  专家

  计划生育政策需调整

  企业招工难、农村劳动力回流,我们在生活中已经感受到人口红利消退的影响。

  而人口红利的数据变化,与人口生育率的高低紧紧联系在一起,不少专家都提出,为了增加人口红利,我们应该放开计划生育政策。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晓曾公开在微博上发表关于中国人口红利、民工荒现象的看法,他建议政府应调整计生政策。

  “人口红利在下降,这就需要提高生产率、企业抓紧升级转型,以及放开计划生育政策,因为人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再自动化的产业最基本的要素还是人力。”长期处在劳动用工领域的第一线,刘渊深有感触。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明锁说:“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我们总体感觉青年劳动力数量变少了,但是另一方面,科学进步可以节省劳动力。我们应该适度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同时还应该把关注点放到科学技术创新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