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口问题 >

人口红利终结在即

日期:2016-03-30 类别:人口问题 浏览:

显示,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894万人,其中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为12528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46.6%。 在近2.69亿农民工中,有近44%从事建筑行业。但是,进一步研究发现,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农民工占比不足14.5%;60后70后为主的老一代农民工的比例高达29.5%。

  “从以上数据看出,人口红利已经在建筑业慢慢消失。”有业内人士指出,“新生代农民工随着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他们更愿意到劳动环境相对舒适、有一定职业发展空间和更多培训机会的制造企业去工作,而传统劳动密集型建筑行业工作强度大、环境差,将直接导致建筑业面临劳动力短缺的尴尬局面。”

  广东省社科院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所所长林平凡也明确指出,我国建筑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比较低。“在发达国家,不会有一大堆人来从事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特别高的工作。”

  对此,作为国内新兴建筑行业的代表企业,国内首家钢结构上市企业,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萧钢构”)董事长单银木表示,钢结构建筑行业作为绿色建筑的最重要代表,其工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等的生产模式可以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弥补劳动力成本增加和劳动力不足的矛盾,从而摆脱“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带来的发展瓶颈,为建筑行业升级转型树立标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在今年年初国务院新闻办“农民工工作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曾指出:当前招工难,一是普工招工难,反映的是农民工供给的有限性;二是技工招工难,反映的是转型升级过程中中高级技能人才的短缺性。他表示,实施农民工技能提升计划是解决“用工荒”的重要途径。

  钢结构的飞速发展无疑成为缓解“用工荒”的重要途径之一。单银木告诉笔者,一方面,钢结构企业将不仅通过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让大批农民工转型升级为产业工人,另一方面,钢结构建筑也为农民工提供了可持续性发展的职业,提升了他们的谋生技能,让他们在城市中更具认同感,归属感。

  因此,杨志明曾表示:只有通过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将农民工培育为新型的产业工人,才能从总体上缓解农民工就业、企业招工两难的结构性矛盾。

  事实上,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业内专家表示,建筑行业中钢结构与传统混凝土相比,对劳动力的平均需求比为1:2.5,如果能全部转化成钢结构产业工人,有利于我国从劳动力密集的落后生产方式向技术密集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