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调整人口布局才能治霾(3)
日期:2016-02-28 类别:人口政策 浏览:
一场前所未有的严重雾霾,让沈阳和周边城市成为全国舆论焦点。搜索“沈阳雾霾”,瞬间会出现24万条相关信息,其中网友自发创作的黑色幽默充斥网络社交圈,透视出东北人特有豪爽乐观中的一丝隐忧:在经济下行巨大压力中,被雾霾重重包围的为什么又是我们?
雾霾频频光顾北方的各大城市,几乎成为人们与大自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经常性较量。而沈阳的这场雾霾的具体成因是城市不断扩张,供暖期燃煤污染物随之逐年增大,东北风又将上游吉林、黑龙江等省区的重度污染带飘送过来,地面受低压系统影响污染物无法扩散,整个地区就这样笼罩在由霾构成的巨大“纱罩”中。
这种情况下,提升雾霾中的社会能见度,廓清雾霾中我们面对的问题非常重要。
呼吸面前人人平等,雾霾让所有的人站在同一条生活基准线上。毋庸置疑,政府是抗击雾霾第一责任人,在这种时候我们可以怀疑政府应急的成熟度,却没有必要按照惯性思维再去质疑政府的焦虑程度和急切解决雾霾问题的迫切态度,辽宁第一时间首次启动政府应急预案,全省环保系统联合行动,严格执法,进行限产、减产等措施,也取得了民众的一定理解。
然而供暖年年进行,车辆也会源源不断地增加,低气压这样的天气状况会实时伴随在我们周围,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两驾马车如何运行?这依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
发展绿色能源,提供环保热源,建设公共交通,未来政府主导的这些工作同样隐含着各种各样复杂的难题。在我们身边就曾出现过这样的事,一位开发商因为安装了相关部门推荐的绿色锅炉,在房屋验收过程中险些没有被通过,因为验收部门对这种设备的环保性一无所知,反而认为是易燃易爆锅炉。还有一些通过地下热源采暖的园区,因为经济成本过高,又难以达到居住者所需要的温度,也容易引发民怨。可见,一个城市发展民生、推动经济以及绿色环保,其实更是一个从负重前行到如虎添翼的艰难摸索过程,这需要全社会对雾霾这个对手的共同认知与付出代价后的自我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在战胜雾霾后,同还可能出现的新的环保难题与困境过招完胜。
面对雾霾我们还应该看到,人们对于雾霾更多的是憎恶而不是恐惧,人们依然故我地在雾霾中幽默调侃,医院发布抗雾霾药方、菜场贴出抗雾霾蔬菜,有的年轻人甚至还推出画家莫耐在雾都伦敦时期创作的绘画作品,这表现出民众达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或许也能给我们更多前行的动力。
拨开云雾才能见到蓝天,与其纠结于雾霾应对中的种种问题,不如凝聚全社会的共识与意志,提升应对雾霾这个难缠对手中的社会能见度,从容战胜一个又一个发展中的困境和问题。
推荐阅读
- 总排名
- 每月排行
- 推荐阅读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