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各国风情 >

印度缘何四分之一人口还是赤贫

日期:2014-12-22 类别:各国风情 浏览:

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报告,印度贫困人口占全世界33%。按联合国人均每天消费1.25美元的赤贫标准, 2015年,印度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处于赤贫状态。

所以在印度,不少东西冠以“全球最便宜”,从最便宜的手机、电脑,到最便宜的房子、应有尽有。以至于有不少媒体号称这是印度企业的“穷人情结”。

迥异的生活

印度到底怎么了?

美国学者迈克尔·罗斯金这样形容印度:一个贫困的社会中存在一个繁荣的经济。

三轮车与豪华饭店格格不入,就像印度富人与穷人的对比。

一方面,穷人消费着“全球最便宜”,在路边摊和小店满足生活的全部需求;另一方面,富人们对奢饰品和豪车的需求正不断扩张,他们对“全球最便宜”没什么兴趣,而是对路易·威登等国际知名奢侈品品牌趋之若鹜。

历史学者说,新德里1911年建城之时,就是希望把老德里的穷人排挤在现代发展之外,但随着城市化的慌张脚步,新德里在奔往富裕的道路上同样迎来了各色贫困的人群,极具特色的贫民窟在这座城市扎根,与亿万富翁们共同生活。

估计贫民窟人口2017年将达到1.04亿,占那时全国人口9%。

庞大的贫困人口给印度带来困惑,GDP的发展没能掩盖贫民窟低下的生活质量。如何让经济发展惠及所有人已经成为全国性课题。在刚刚进行的选举中,有竞选人甚至提出“罗宾汉经济学”,尝试用“劫富济贫”的方式平衡贫富差距。

贫穷的源头

经济学家同样也提出了自己的答案。

199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印度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在《贫困与饥荒:论权利与剥夺》一书中认为,印度贫穷的本质是社会权利结构问题,贫民无法获得社会保障、粮食供给与就业等方面足够的“交换权利”。

也就是说,无论经济是不是繁荣,权利而非食品短缺,才是贫穷的主因。

从这个角度看,印度经济的关键不是提供廉价产品,而是给予城市人群更多的经济机会。但这种经济机会的创造面临着重重困难。

土地改革一直是困扰印度历届政府的难题,从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印度独立后进行过多次土改,尝试改变殖民时代留下的农村社会矛盾,但改革没有解决农民获取土地的问题。随着人口增加,矛盾随着无地农民涌入转嫁给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