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过亿大省粤鲁的增长“套路”
日期:2020-10-16 类别:中国 浏览:
1、两个人口过亿省份的别样增长
近来,全国各省份陆续公布了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有理数梳理了东部沿海12个省份的人口数据发现,2018年常住人口增长最快的是广东和浙江,分别增加了177万人、80万人;而北京和辽宁常住人口出现了负增长,分别减少了16.5万人和9.6万人。12个省份中10个省份常住人口处于正增长态势,比上一年多2个。上海和天津人口在2018年则实现了“扭负为增”的转变,这两座城市在2017年常住人口均呈负增长态势。
虽然大部分东部沿海省份的常住人口都处于正增长的态势,但各地的增长“套路”不尽相同。常住人口增长由与出生死亡相关的自然增长和与人口流入流出相关的机械增长两部分构成,若扣除自然增长部分,剩下的就是一地区的机械增长部分(正值,净流入;负值,净流出)。
从各地人口增长模式看,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在各地的贡献比例差异很大。2018年广东、浙江常住人口分别增加了177万人和80万人,扣除自然增长部分,两地分别流入约84万、49万人。河北、山东常住人口增量也较大,但全部来自自然增长,山东还出现了较大的人口净流出。上海、天津、福建、河南虽为正增长,但扣除自然增长部分,实际净流入人口很少,例如2018年末天津净流入7800人,海南净流入6500人。
此外,2018年全国出生率10.94‰,较2017年出生率12.43‰下降了1.49个千分点,新出生人口少了200万人,这一新变化也反映在了东部沿海各省份的人口增长中。2018年广东人口增量中,自然增长93万、机械增长84万,而2017年该省数据分别为101万和68万人;浙江省也出现相似情况,即人口增长中自然增长的贡献比在下降,而机械增长贡献比上升。由于两地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口迁入,机械增长扩大抵消了自然增长下降带来的影响,常住人口还能持续保持着较高的增量。
而人口大省河北、山东,因为主要依赖自然增长,且存在人口净流出,在全国出生率下降的背景下,正迎来新的人口挑战。
2、2018年哪些城市是人口大赢家?
具体到城市,东部沿海省份18个一二线城市中,人口增长南方城市强于北方,珠三角城市强于长三角。
除济南和大连目前还未公布最新数据外,有8个城市2018年人口增量达到了10万及以上,比上一年多了3个城市,这8个城市除了青岛外均为南方城市。
分区域看,2018年长三角地区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五座城市中,中心城市上海仅增加了5.45万人,其中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分别为4.4万人、1.05万人。而环上海的南京、杭州、宁波人口增长均在10万以上,增长最多的杭州2018年常住人口增加33.8万人,其中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分别约为6万、28万人左右。
珠三角四座城市广州、深圳、佛山和东莞人口增长也存在明显的量级差,其中广州和深圳处于第一梯队,2018年常住人口分别增加了40.6万、49.83万,增量较上年有所下降。京津冀地区北京、天津和石家庄三座城市,除了北京常住人口减少16.5万,其他城市人口增长不明显。
3、东部沿海人口聚集增长趋势
长三角和珠三角多城市常住人口大幅增长的背后,是“都市圈”正成为东部省份人口增长的一大热点。2018年,东部沿海12个省份拥有全国45%的人口,但显然这些人口在地区内不会均匀分布。
最新发布的多份研究数据也显示了这一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增长的聚集趋势,3月18日,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城市群一体化报告》对涵盖我国157个地级以上城市,63.07%人口的12个大型城市群进行了比较,该报告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2006-2015年),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海西(台湾海峡西岸)、山东半岛、辽中南6个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群人口份额全部处于正增长状态。
其中,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增长最快,十年里人口份额分别增长了1.04、0.81、0.69个百分点,三大城市群人口份额合计增长了2.54个百分点。从人口份额增幅看,增幅最大的是珠三角城市群(近20%),其次是京津冀和长三角,后两者均在10%以上。
2016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中国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群,常住人口分别达到1.5亿人、0.6亿人和1.1亿人,占全国人口23.3%。
城市群,或者都市圈多由一个中心城市和众多周边外围城市组成。根据由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和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完成的《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8》数据显示,2017年三大都市圈中的四个城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都市圈(一小时等时圈)人口密度分别4157、2980、2599、2423人/平方公里,远高于第五名的成都市1671人/平方公里。
推荐阅读
- 总排名
- 每月排行
- 推荐阅读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