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口 > 上海 >

上海常住人口下降

日期:2016-03-08 类别:上海 浏览:

上海市市长杨雄今日表示,上海常住人口降低,主要是因为产业结构调整,令一部分劳动力迁移,这符合上海特大型城市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有人口控制目标值,而实现不仅要控制人口,还要引进人才。目前的变化,符合我们预期。
法制晚报讯 作为一个常住人口为24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上海如何在“十三五”期间调控人口?今天下午,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长杨雄表示,去年,上海的常住人口下降了10至15万,这是多年来首次出现的负增长。法制晚报(法晚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获悉,之所以常住人口降低,杨雄表示主要是因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使一部分劳动力随着产业外迁离开上海。杨雄认为,出现这样的状况是符合上海这一特大型城市发展方向的。杨雄透露,上海在“十三五”期间提出了2500万人口控制的目标,但他同时表示即要控制人口又要让人才进得来。据了解,去年上海大学毕业留沪人数为17300人,国外留学回国在上海直接落户人数为7459人。
作为一个常住人口为24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上海如何在“十三五”期间调控人口?今天下午,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长杨雄表示,去年,上海的常住人口下降了10至15万,这是多年来首次出现的负增长。法制晚报记者获悉,之所以常住人口降低,杨雄表示主要是因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使一部分劳动力随着产业外迁离开上海。杨雄认为,出现这样的状况是符合上海这一特大型城市发展方向的。杨雄透露,上海在“十三五”期间提出了2500万人口控制的目标,但他同时表示即要控制人口又要让人才进得来。据了解,去年上海大学毕业留沪人数为17300人,国外留学回国在上海直接落户人数为7459人。
2月29日,上海发布《2015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至201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27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33.62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81.65万人,同比下降1.5%(14.77万人),2014年度外来常住人口为996.42万。外来常住人口在全市常住人口中的占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降至40.6%。这也是上海十五年来首次外来常住人口负增长。
2015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市内公共交通客运量66.4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0.9%。其中,轨道交通客运量30.68亿人次,增长8.5%;公共汽电车客运量25.48亿人次,下降4.4%。
同样的指标在2014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则是:全年市内公共交通客运量65.8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6%。其中,轨道交通客运量28.27亿人次,增长12.8%;公共汽电车客运量26.65亿人次,下降1.7%。
事实上,近5年,每年的公共交通客运量的年增长率都在2.1%到3.6%之间,只有2015年突然下降到年增长0.9%,这表示上海市的通勤人口增长出现了停滞。
当然,公共交通客运量不能说明所有问题,相对于总人口,它在某些方面低估了常住人口(一些人口不需要通勤,一些人口使用私人车辆通勤),也在另一些方面高估了常住人口(上海市的旅客量从2014年开始连续两年增长,2015年接待的外省市旅游者增加6.8%,一些游客也会使用公共交通),我们还需要观察别的指标。
第二是居民用水量。用电量会和天气有关,但用水量和天气的关系要小一些。从2010到2015年,上海市居民用水和人口关系如下图所示。
上海常住人口下降
其中,橙色的线条代表居民用水,蓝色线条代表当年常住人口总数。可以看到,用水量在2013年达到了顶峰,19.69万立方米,随后连续两年几乎保持不变,略有下降,到2015年是19.64万立方米。值得注意的是,从2013年到2015年,上海市的统计人口也保持不变,与用水量数字相呼应。
当然,居民用水也不能说明所有问题,和用电量类似,用水量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天气影响。比如,2013年天气太热,气候极端,用电用水可能都会显著上升,进而导致2013年在人口少于2014年的情况下,用水量却仍然高于2014年。
但是,2014年和2015年的天气并没有什么差异,2015年的用水量却仍在下降,这就能说明一些问题了。
通勤人口停滞,说明上班需要乘坐公共交通的人没有增加;生活用水下降,可能意味着人口下降。那么哪些人减少了呢?总不能是上海的老人到外地养老了吧?
想一想,我们还漏了什么?是的,是那些不需要通勤、吃住在集体宿舍的产业工人。所以,我们要看的最后一个指标,就是工业增加值。
统计公报说,上海市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109.94亿元,比上年增长0.5%,但我们把2012年到2015年的增加值画出来,见下图:
上海常住人口下降
大家要觉得奇怪了,明明从7362.8到7109.9,下降了4.5%,比2012年还低,怎么能说是增长了0.5%呢?这里就要说到这个「增长」的定义了,一般来说,有统计意义的增长必然去除了价格因素,比如你去年生产了100辆汽车,今年同样生产一百辆同样的汽车,你的产值增长理应为零,但由于汽车价格变动,你的「现价产值」有可能是会变动的,去除价格因素,就是要把汽车价格的变化给消除,算出「实际产值」的变动情况。
那么2015年上海市工业生产的价格因素怎样呢?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96.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为90.6。
也就是说,你买进的原材料,价格低了9.4%,你卖出去的产品,价格低了3.9%,那么再采取双缩法,把2015年的现价总产出除以96.1%,减去中间投入品除以90.6%,就得到了「可比」的增加值了。所以,尽管现价工业增加值显著降低,但实际上,他,咳咳,他还是升高了,咳咳。
价格因素,可以说是GDP计算里一个最说不清的因素。明明看着每个季度都在萎缩的现价GDP,一经过价格调整,不知怎的,增长率一下子就正了过来,而我们又不能像观察CPI一样用生活体验观察出厂价格,也只好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言归正传,工业增加值显著降低,哦不,增速放缓,又是通过哪些产业来体现的呢?上海有一套「六个重点行业」的定义,这些行业无论是从业人数还是总产值都占所有制造业的一半以上,而这些行业在近些年来的工业总产值(这六大行业没有公布增加值,只公布了总产值)如下所示:
上海常住人口下降
我们看到了同样的趋势。六个重点行业2015年的工业现价总产值低于2012年,有些行业甚至连年下降,这三年间,电子信息行业下降9%、石油和精细化工行业下降15%、钢铁下降了26%,如果只看2014到2015一年,石油和钢铁行业的总产值就分别下降了11%和20%(如果去除了价格因素,这几大行业在2015年产值下降0.2%,钢铁行业也下降7.6%)。
2014年,上海市工业从业人员总量达到366万人,其中外来人口比例超过60%。制造业的衰落,必定会导致这部分外来人口选择上海的其他行业,或者离开上海。那么,上海市有没有其他快速增长的行业,可以容纳这批产业工人呢?
去当建筑工人?不行,2015年上海市竣工面积下降4.3%。
去当农民?也不行,2015年上海市农业产值下降12.7%。
那么只好去服务业了。这个是个不错的建议,2015年上海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居民服务业都是近几年来发展最快的一年。但转行可不是那么容易的。2012年,上海市进行了一次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我们发现,一来上海就从事制造业的外来人口,只有6.9%最后转行到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居民服务业,其他人则始终从事制造业。而且,这6.9%还是多年来的转移存量,不是说今年制造业裁员6.9%,这6.9%的原产业工人马上就能转移到其他行业去。在当年没有足够岗位吸纳这些人口的情况下(别忘了外来农民和外来建筑工人也有可能找工作),他们只能选择离开上海。
综上所述,结合停滞的通勤人口(白领通勤人口不变)、萎缩的用水量(总人口略微减少)以及多个部门的工业产值减少这三个因素,我们能够推断,这次上海市人口可能真的在减少。这批减少的人口,主要是上海的产业工人(也许还包括一些外来农民和建筑工人),他们原本生活在宝山、青浦、金山等上海郊区的工厂里,吃住都在工厂,平时并不会进入我们的视野。当这些工厂倒闭关停,减少生产,他们也选择了离开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