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口 > 贵州 >

贵州旧州镇让农村的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

日期:2016-02-25 类别:贵州 浏览:

旧州,地处黔中腹地,始建于1351年,距省会贵阳80公里,距安顺市区37公里,全镇总面积116平方公里,总人口4.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38.1%,平均海拔1356米,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旧州镇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文化丰富,是中国屯堡文化的发源地和聚集区之一,是全国第一批建制镇示范试点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和国家4A级生态文化旅游小镇,被誉为“梦里小江南,西南第一州”。近年来,旧州镇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型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有关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的战略部署,立足本地实际,探索山地特色小城镇发展之路,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发挥生态和文化优势,建设绿色旅游小镇。过去,旧州镇是以种植、养殖和加工为主的农业乡镇,经济总量小、发展水平低,在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我们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按照“镇在山中、山在绿中、山环水绕、人行景中”的规划布局和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先后完成了“土司衙门、古民居、古街道、古驿道”的修复修缮工作,培育了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一个4A级国家生态文化旅游景区,两个特色观光农业示范区。同时加快旅游慢道、旅游小火车、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了以旧州、天龙、云峰为重点的大屯堡旅游圈,推动了生态旅游与人文旅游融合发展,旅游产品的业态不断丰富,今日旧州农村变成了景区。2015年接待游客总人数近4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3亿元,同时旅游的发展也带动了民俗客栈、特色农庄的迅速发展。既解决了农民就业,又拉动了经济增长,2015年解决了镇区和周边乡镇工6千人的务工,其中吸纳异地人民搬迁1千余人就业。

二是探索就地就近城镇化路径,建设美丽幸福小镇。根据旧州镇实际,就地就近城镇化是推进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路径,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必然选择。我们按照国家“3个1亿人”城镇化行动方案和省“5个100工程”建设目标要求,率先探索实践城镇基础设施“8+×”项目建设模式,完善了交通运输、污水处理、垃圾清运等基础设施,优化了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便民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强政企合作、借助外力发展,我们与清华大学城市研究所深度合作,吴良镛院士亲自指导美丽乡村人居环境建设项目,在浪塘村打造升级版“微田园”,以“万绿城”城市综合合作建设特色产品职工基地,实现示范小城镇订单式生产,城市综合体链条式销售。以葡萄牙里斯本大区维苗苏镇、黄果树旅游集团公司结成对子,合作打造特色旅游民居、“山里江南”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吸引农业转移人口向镇区和美丽乡村集中,同时把小城镇建设与异地扶贫搬迁结合起来,将生活在治安条件极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区域的贫困户搬迁,集中安置到镇区附近,并帮助其就业。2015年新建搬迁移民住房500户,计划安置2250人,群镇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35%提升到2015年的45.2%,提高了10.2个百分点。

三是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要求,积极探索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投融资机制、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等试点要求,深化改革探索创新投融资模式,成立了镇级投融资平台,积极争取各方面投资资金。逐步把旧州镇打造成为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服务农村的重要平台,带动周边的辐射点,建成了连接镇区以安顺中心城区的屯堡大道,改造提升区内路网和对外通道,把周边的双堡、七眼桥、大西桥和刘官、黄腊等乡镇串联起来,形成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城镇集群。

四是加快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打造贵州小城镇省级版的排头兵。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我们抢抓发展机遇,在成功申报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后,着力打造文化生态旅游古镇。首先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编制了镇总体规划以及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并委托省规院在全省率先编制了旧州镇“多规融合”规划。其次注重绿色发展的理念,继成功创建生级绿色低碳小城镇后,申报国家级绿色低碳小城镇,并通过了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财政部专家验收。最后,树立“一盘棋”思想,把特色小镇建设与全面小康结合起来,按照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统筹镇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建“以镇带村、以村促镇、镇村融合”的“1+N”镇村联动发展模式,通过特色小城镇建设我们得到了很多实惠。近三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3级跳,超过1万元人民币,2015年全镇所有小康监测指标实现程度均达90%以上。

所以,旧州镇目前人口发展迅速并且良好,是建设特色新型城镇示范区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