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旧州镇让农村的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
日期:2016-02-25 类别:贵州 浏览:
一是发挥生态和文化优势,建设绿色旅游小镇。过去,旧州镇是以种植、养殖和加工为主的农业乡镇,经济总量小、发展水平低,在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我们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按照“镇在山中、山在绿中、山环水绕、人行景中”的规划布局和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先后完成了“土司衙门、古民居、古街道、古驿道”的修复修缮工作,培育了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一个4A级国家生态文化旅游景区,两个特色观光农业示范区。同时加快旅游慢道、旅游小火车、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了以旧州、天龙、云峰为重点的大屯堡旅游圈,推动了生态旅游与人文旅游融合发展,旅游产品的业态不断丰富,今日旧州农村变成了景区。2015年接待游客总人数近4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3亿元,同时旅游的发展也带动了民俗客栈、特色农庄的迅速发展。既解决了农民就业,又拉动了经济增长,2015年解决了镇区和周边乡镇工6千人的务工,其中吸纳异地人民搬迁1千余人就业。
二是探索就地就近城镇化路径,建设美丽幸福小镇。根据旧州镇实际,就地就近城镇化是推进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路径,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必然选择。我们按照国家“3个1亿人”城镇化行动方案和省“5个100工程”建设目标要求,率先探索实践城镇基础设施“8+×”项目建设模式,完善了交通运输、污水处理、垃圾清运等基础设施,优化了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便民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强政企合作、借助外力发展,我们与清华大学城市研究所深度合作,吴良镛院士亲自指导美丽乡村人居环境建设项目,在浪塘村打造升级版“微田园”,以“万绿城”城市综合合作建设特色产品职工基地,实现示范小城镇订单式生产,城市综合体链条式销售。以葡萄牙里斯本大区维苗苏镇、黄果树旅游集团公司结成对子,合作打造特色旅游民居、“山里江南”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吸引农业转移人口向镇区和美丽乡村集中,同时把小城镇建设与异地扶贫搬迁结合起来,将生活在治安条件极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区域的贫困户搬迁,集中安置到镇区附近,并帮助其就业。2015年新建搬迁移民住房500户,计划安置2250人,群镇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35%提升到2015年的45.2%,提高了10.2个百分点。
三是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要求,积极探索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投融资机制、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等试点要求,深化改革探索创新投融资模式,成立了镇级投融资平台,积极争取各方面投资资金。逐步把旧州镇打造成为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服务农村的重要平台,带动周边的辐射点,建成了连接镇区以安顺中心城区的屯堡大道,改造提升区内路网和对外通道,把周边的双堡、七眼桥、大西桥和刘官、黄腊等乡镇串联起来,形成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城镇集群。
四是加快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打造贵州小城镇省级版的排头兵。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我们抢抓发展机遇,在成功申报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后,着力打造文化生态旅游古镇。首先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编制了镇总体规划以及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并委托省规院在全省率先编制了旧州镇“多规融合”规划。其次注重绿色发展的理念,继成功创建生级绿色低碳小城镇后,申报国家级绿色低碳小城镇,并通过了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财政部专家验收。最后,树立“一盘棋”思想,把特色小镇建设与全面小康结合起来,按照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统筹镇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建“以镇带村、以村促镇、镇村融合”的“1+N”镇村联动发展模式,通过特色小城镇建设我们得到了很多实惠。近三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3级跳,超过1万元人民币,2015年全镇所有小康监测指标实现程度均达90%以上。
所以,旧州镇目前人口发展迅速并且良好,是建设特色新型城镇示范区的典范。推荐阅读
- 总排名
- 每月排行
- 推荐阅读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