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人口 > 亚洲 > 中国 >

人口外迁的前提是公共资源的流动和均衡发展

日期:2015-12-10 类别:中国 浏览:

北京市十三五规划建议近日公布,其中首次提出完善促进人口转移机制,研究户随人走的迁出政策和鼓励户籍外迁政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议论。

根据规划建议的目标,到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左右,“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首都核心功能显著增强。

2014年,北京城六区常住人口为1276.3万人,“十三五”期间实现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左右,也就意味着东城、西城、海淀、朝阳、丰台和石景山的人口将疏解近200万人。

如何来实现这个目标呢?《规划建议》首次提出完善促进人口转移机制,研究户随人走的迁出政策和鼓励户籍外迁政策。但针对这个政策,不少人认为执行难度较大。比如京津冀协同发展,鼓励北京老人去河北养老,但在社保与户籍挂钩的情况下,要求个人离京后迁出户籍,则需要社保转移接续的完善作为配套。

经济之声评论:如今说到养老,很多北京人都会想到离京养老,步子迈得大一点的,可能想到山清水秀的南方买套房子,退休了,夏天去避暑,冬天去享受温暖如春。步子小一点的,也可能会到河北的宜居县城或者山里买房,天气不好的时候可以去住一住。但是如果您做这些的时候,要让您把户口也从北京迁走,恐怕很多人就会打消这个念头。这就像有网友说的,我一辈子勤劳工作在首都,在京纳税,建设北京,退休了却让我离开,我迁走能享受同样的医疗资源、同样的文化资源吗?我还方便帮助子女照顾家庭吗?我就是北京人,为什么老了要让我离乡背井?

另外还有一部分提前为养老做准备的中年人,如果在周边地区买了房子,户口也要随之迁走,那么,孩子上学怎么办?还有日常生活居住在燕郊在京工作的人,如果把户口迁走,孩子上学、生病就医、甚至买车买房都要遭遇重重障碍,怎么可能会有人愿意这么做呢?

据了解,目前北京与天津、河北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签署了一系列框架协议和合作方案。以后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可能会带来人员的大量流动。但人口流动的前提是资源首先流动起来,逐步实现区域内资源真正意义上的均衡发展,随着高校外迁,企业外迁,当北京的周边城市也能够大量吸引投资和人才,当周边城市的教育、公共服务、社保福利等也能达到北京一样的水平,人口自然会向周边迁移。造成北京大城市压力的,绝对不是户籍这样一个数字,而是工作、生活、流动在北京的人口,人口能够在周边流动起来,即便人口户籍数量不减少,压力也会减轻。

关于这一话题,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社科院政治学所行政学研究室研究员贠杰进行了相关分析与解读。

经济之声:北京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研究户随人走的迁出政策和鼓励户籍外迁政策,很多人认为执行起来难度会特别大,即使很多老人愿意到京津冀周边养老,也不大可能会愿意把户口迁走,您的观点?

贠杰:实际上户随人走和鼓励户籍外迁是两个不同的政策,户随人走可能会在北京市内造成一定的人户合一的现象。因为以前北京市人户分离的情况比较严重,所以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户随人走的迁出政策。但是户随人走又和鼓励户籍外迁有着一定的联系。有些人属于同一个群体,这时很多人就会面临一些实际的困难,这些困难一方面在于我们公共服务资源的差别。另外,人文方面的联系也比较复杂,所以人口户籍外迁并不是个很简单的问题。

经济之声:北京市治理大城市病,控制人口规模确实是必要的,但是只有资源流动起来,人口才能流动起来,北京市的目标是到2020年,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现在看,这个目标的实现难度大不大?

贠杰:我认为这个难度相当大,但是也有实现的可能。我们在现阶段可能会采取一些行政的手段来加以控制,但是老百姓对于这种行政手段往往会有一种抵触的情绪。但是这也是北京市的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北京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人口众多,资源的集聚效应也比较强。此外,它的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很高,这对人口的吸引力是相当大的。所以通过自然的条件来疏解、外迁人口的难度是相当大的,所以未来北京市会加强行政手段的力度来控制人口。

经济之声:行政手段有哪些?

贠杰:例如控制大学生的进京指标,包括产业外迁、以户管人及以政管人等。

经济之声:目前,北京市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在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步伐也在加快,要真正实现控制人口规模这个目标,未来几年还有哪些重要工作?

贠杰:第一,进一步总结推广前一阶段以业控人、以户管人和以政管人等方面的经验。第二,加大非首都功能产业的进一步外迁。第三,通过公共部门的迁移来引导北京市人口的重新布局和外迁。另外,今后可能还会加大企业和高校外迁的力度。同时我们也要加强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力度,真正的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的均衡化,从而为通过自然手段和市场手段来引导人口外迁创造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