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因四川人口剧减,实行两广填川,那为什么四川不说广东话?
日期:2021-06-02 类别:四川 浏览:
“两广填川”实则为“湖广填川”,明明现在国人的“历史+地理”水平很低,很多人却偏偏装很懂的样子,甚至连我这样的历史民科大拿都敢质疑。
比如,前两天讲的两江问题,有个同学说两江就是江苏和浙江,我说两江这个词是“江南+江西”,“江南=江苏+安徽”,所以,两江既不是江苏,也不是浙江,我详细的分析了一遍,有些人却又嫌我说的墨迹,我是在写文章,关于江南省是怎么回事,我得不得讲透才行。
在那个问题下,又衍生了湖广问题,很多同学都表示,湖广是怎么样命名的?
如果说两江能够追溯到明朝,湖广则可以追溯到元朝,元朝时期设置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实际上包含了两湖、两广、贵川、海南等地的很大一片区域,到明清时期,两广等地相继脱离湖广行省,只剩下湖南、湖北,之后都沿用了元朝时期的这个称谓,所以,明清时期的湖广都是特指湖南、湖北。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两湖地区距离四川更近,而两广地区则路途遥远,不符合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规律,所以,湖广填川更靠谱。
近古时期有湖广填川,近代则有“闯关东”的人口迁移,都是相近地理范畴内的人口迁移,闯关东实则为直隶地区(多为山东、河北)向东北进行的人口迁移活动。
所有的大规模人口迁移,都是因为战乱和灾祸引起的,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川”也不例外,四川是天府之国,从战国时期就是肥沃的土地,人口较为稠密,然而从宋朝开始,在面对游牧民族的冲击战争中,人口急剧减少,到元朝末年的时候,农民起义战争再次削减了四川人口。
历史上对四川人口减少影响最大的一次战争,则是明末清初时期的农民起义运动,张献忠在中原地区不敌官军的围追堵截,最后逃入四川,建立政权,清朝入关后,中原地区逐渐结束战争,但是四川依然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旷日持久的战争,加上爆发瘟疫,使得四川人口达到有史以来的最低点。
从康熙十年之后,一直到乾隆四十一年为止,历史上百年的湖广填川,才使得四川人口逐渐多了起来。
四川人口急剧减少,并非都死于战乱,很多都是逃出了四川,为此,清朝初期的人口政策是敦促川民回川,可见,四川人口基础还是以原来的四川人为主,这些人都是以四川话为主,这是很正常的。
唐朝诗人贺知章曾经写过一首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其实,长期离家在外,人的口音是会发生变化的,纵横是辽东营口人,虽然属于东北,但是也掺杂胶东官话,属于辽东方言,高中的时候到沈阳读书,身边都是沈阳人,他们有的时候会笑话我们的方言。
比如我一个英语老师曾询问过我“夜壶包子”是什么包子,辽东方言中Y、R不分,热乎包子,就被说成是夜壶包子。
但是经过三年全封闭式高中学习生活,说的基本都是沈阳话了,等到高考完回到家乡,去熟食店,我说给我来一斤牛肉(rou),店员问我什么东西?
我说牛肉(rou)!他说没有!
我说牛肉(rou)!他说没有!
我说牛肉(you),他说,你不会正常说话吗!
好吧!三年沈阳话,回到营口全白瞎,从此又飚上了我们营口话。
大概那些出走在外的四川人,不管在外地说的是什么话,只要大家回到四川,依然飚四川话。
康熙十年时,清政府下令“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蜀开垦者,准其入籍。”康熙二十九年(1690),清政府又作了关于“以四川民少而荒地多,凡流寓愿垦荒居住者,将地亩给为永业” 的规定。
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迁移到四川的人口是一批接着一批,这里面自然以湖南、湖北为主,人口总数占迁移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除此之外也有其他省份的人口,其中两广地区的人口也有一定的人数,但是不足十分之一的比例。
当然,四川人口众多,实际上包括了很多方言,整体来说以四川周边迁移过去的,在语言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又经过一定程度上的融合,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四川方言。
推荐阅读
- 总排名
- 每月排行
- 推荐阅读
- 阅读排行